上会第9年,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的4个初心

时间:2022-04-21 21:50来源:中房报 作者: 点击:

杨国强,今年66岁,参加全国两会已有9年。今年他提交了4份提案,份数较去年多一份,主题分别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乡村产业振兴、教育扶贫和海外大农业。

这些内容与国家前进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痛点,紧密相关,有的还是必须下一番苦功才能突破瓶颈到达高级阶段。

对于乡村产业振兴,杨国强在2018年时袒露心扉:碧桂园到了今天,有条件且有责任去为乡村振兴多做实事,接下来他想把农业这块做好。“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

随后,碧桂园布局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2020年碧桂园联手北大荒打造全球首个万亩级无人农场。

也是从2018年开始,杨国强的个人时间,分流用在了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识上。提案之外,杨国强也在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今年4份提案其实是杨国强的心中之愿,志在千里。

━━━━初心一:教育助力脱贫之心

两会前一周,2月25日,同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杨国强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杨国强表示他非常激动: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碧桂园机会,让我们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我和我的企业会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尽我们的能力把工作做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

脱贫之后,防止返贫也是杨国强的思虑。所以,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的提案》。

“贫穷文化”可以通过代际传承而延续,要彻底改变贫穷,除了外在帮助,还需要被扶者掌握一定的技能,自己“造血”,教育则能帮助突破“贫困陷阱”。杨国强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三农”人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结合碧桂园多年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扶贫方面积累的经验,杨国强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国家立法让年轻人满二十周岁才能出来工作,使年轻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第二,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三,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四,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杨国强带领碧桂园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职教扶贫, 自2014年两会首次提出“职业教育扶贫”建议以来,杨国强已连续八年促进这件事情的完善落地。去年两会,杨国强就建议,致贫和返贫时有发生,根源问题就是贫困群众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

锲而不舍地在职业教育扶贫上“为民请命”,隐含着杨国强骨子里的办学情怀,他不仅创办了面向国际、在中国教育品牌上响当当的广东碧桂园国际学校,还创办了面对贫困学生的公益性学校国华纪念中学,以及公益性的碧桂园职业学院。国华纪念中学从2002年创办至今已有19个年头,投入了巨额资金,改变了数千个贫困家庭的命运,阻止了贫困在这些家庭的代际传递。

━━━━初心二: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之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杨国强从不忘自己是农民出身。全面脱贫之后中国面对的新命题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要兴旺。杨国强为此在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

在他看来,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地区产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再加上缺乏城乡流通的桥梁,导致农产品“出村进城”困难,农村产业发展急需加强引导和扶持。

当过农民,办过企业,又投入现代农业实践的杨国强,他清楚,单纯依靠农村和农民很难走出农业的历史周期律,必须要有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杨国强就此思考而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二,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

第三,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后续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杨国强多年鼓与呼加实践的事情,有了新的战略抓手,这是碧桂园人值得高兴的事,到现在为止,碧桂园有数百位可敬可爱的扶贫干部脱产奔赴山乡,全身心投入到全国9省14县的结对帮扶工作,抓党建、兴产业、促教育、扶就业。迄今杨国强和碧桂园集团累计公益扶贫捐款资金达87亿元,已助力49万人脱贫。

━━━━初心三: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之心

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以外,杨国强心中最担忧的是陪伴自己走过半生的建筑业,他深知建筑业已到了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

在杨国强看来,改革开放40多年过去,建筑行业传统粗放式、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施工安全风险大、生产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科技含量少,行业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加剧,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对传统建筑企业的开工和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今年提交《关于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杨国强就是想继续推进房地产和建筑业的智能建造。今年2月份,住建部已经同意碧桂园开展智能建造试点,这关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事。

杨国强认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是要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

二是要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三是要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

目前碧桂园已率先运用“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造”的模式探索生产方式变革,期望在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效率、维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减少能耗和污染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已投入近百亿元,组建了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研建筑机器人54款,有超过37款机器人投放工地测试应用。

━━━━初心四:高科技赋能农业

建筑业需要科技,传统农业也迫切需要高科技的赋能。延续着去年《关于打造“海外无人农场”的提案》,杨国强在今年提交了《关于积极布局海外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案》。

杨国强表示,中国粮食需求总量非常大并且呈刚性增长趋势,现阶段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中国农业企业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整体不够高,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等问题。杨国强认为,加快布局“无人化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自动驾驶农机设备等新技术,推进种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杨国强对此建议:

第一,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

第二,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

第三,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

这些建议源自碧桂园丰富的实操经验。自2018年成立农业公司以来,碧桂园便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目前已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五大核心业务板块。2019年12月,碧桂园农业、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签订三方农业合作框架协议,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作为起点,推动杂交水稻在非洲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该公司在黑龙江二道河农场建设的1000公顷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也早已进入实验阶段。

无论是对职业教育和扶贫的锲而不舍,还是对建筑业、农业的破旧立新,背后都是杨国强的“感恩与回馈”之心,也是这位地产委员在2020年的履职印迹。

杨国强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充满感情地说:

“我们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先富帮后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

杨国强的乡村振兴新故事,连同他的职业扶贫教育、智能建造和现代农业故事,在他的价值观和目光之下,正在进入新的旅程。

预留g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