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之“大夫第”建筑

时间:2019-03-11 12:41来源: 作者: 点击: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中最后一个设计区域位于村落较深的位置,是贯穿村落的两条溪流中东溪上游的重要节点。这里最重要的标志是名为“大夫第”的宅子,相传这里的主人曾在外面做官,回乡后在故里建造了这座大宅。大宅的口楼还保存完好,但里面的主体建筑已经因为早年间的一场大火被焚毁,甚是可惜。设计区域内原有文化元素、景观元素丰富:水塘、古井、笋榨、大夫第门楼、古戏台遗址等;同时,也存在若干闲置的构筑物,如猪圈、杂物棚等。有趣的是,猪圈和杂物棚的位置极为显眼,占据了场地中视觉和景观的焦点位置。这种现象在古村落中常有发生,也为村庄的改造,新业态的植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独特的位置和文化、景观条件决定了这里必然会成为人群聚集的地点,而正如上坪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缺少休憩、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村庄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进而不利于村庄经济的复苏。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对闲置农业生产设施的改造,植入新的业态,留住人流;与空间改造同步,一系列与古村相关的文创产品和旅游活动内容也被一起考虑。在设计团队看来,乡村振兴本就不只限于空间的改变,更应该涉及经营和产业。

圈里和圈外

由废弃猪圈改造的酒吧:“圈里”是区域内最主要的新建筑。建筑的外观并不张扬,尽量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材质和形制:毛石围挡和木构屋架。在内部,建筑的平面成田字形,田字的四个区域是原来的猪圈,设计保留了原有猪圈的毛石围墙,将吧台、散座和炕席分别置于四个原本的猪圈中。慵懒、戏剧性是酒吧“圈里”希望传达的气氛,撞色和碎花的靠枕、炕桌、石槽,由钢筋条焊成的走廊地面,配以可变色的LED地灯……设计师希望在古村中创造一个“异类”,它可以服务到村里来的年轻人群体,增加上坪旅游的丰富度。

在圈里酒吧的旁边,新建了一座小型会议室。建筑成单坡顶,朝向大夫第门楼的一面使用了落地的大玻璃,与大夫第门楼,以及两者之间的戏台形成了很好的对视关系。因为和圈里酒吧相邻,设计师将之取名为:圈外。会议室和酒吧分别服务不同的人群,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补充了古村对外服务不足的问题。

莲舍

莲舍是杂物间改造的茶室,也暗示了“廉洁”之意。原本的杂物间位于大夫第旁边的一个水塘边,水塘的存在使杂物间成为区域内最显眼的视觉焦点。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毛石围挡,只对上层的木结构进行了整修,将之改造为一个水边的茶室。原有的老木材被尽量保留下来,重复使用;在朝向水面的一面,落地门窗和架在水上的平台加强了建筑与水景的关系,也给新的使用者一个临水而居的感觉。水塘内的景观也被重新梳理,原本半闲置的状态被新的景观元素——荷花所替代,从而与新改造的茶室向呼应。

戏台和笋榨

在大夫第门楼、圈里酒吧和圈外会议室之间,原场地中有两处棚架,它们原来的用途是用于榨笋,制作笋干。设计师认为它们的存在很好的诠释了乡村的气氛,于是棚架被保留下来,适当的进行整修,但力求保持一种搭建的随意性。安放笋榨的棚架仍然作为制笋的空间(遗憾的是原来的笋榨农民不肯留下,只能从别处移来另一架笋榨),在清明前后,它仍然可以进行生产,同时也为村庄的旅游提供了一种体验活动。另一座棚架的用途进行了调整,平时它可以作为一个凉亭被使用;在特点时间,它又会变身为乡村传统戏剧的表演舞台,而此时周边的建筑窗口则成为观赏表演的最佳位置。

文创产品

与上坪古村其他两个节点一样,设计团队也为大夫第节点设计了专属的文创产品。除了特别为上坪莲子、笋干设计的包装外,一个由“圈里”酒吧衍生出来的以“猪”为主题的系列产品显得尤为突出。猪在中国传统中是富足的象征,在汉字中“家”字下面的“豕”字就是猪的意思,在西方文化猪也有吉祥、幸运的意思。设计师以猪为造型设计了一组产品,包括:丝巾、杯垫、明信片等等,它们一方面对应建筑的原始用途,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趣味性。

“莲舍”外观

“圈里”酒吧散台区域

“圈外”会议室与“圈里”酒吧共同弥补了古村对外服务不足的问题

“莲舍”——由杂物间改造的茶室

夜景

“圈里”酒吧炕桌区域

“圈外”会议室室内

还想看更多建筑资讯、建筑新闻?请浏览文创资讯建筑频道